涎腺囊腺癌
Cystadenocarcinoma
更新时间:2017-09-16 14:13:51
同义词(或曾用名):乳头状囊腺癌、产黏液的腺乳头癌、恶性乳头状囊腺瘤、腭低度恶性乳头状囊腺瘤。
概述:
以囊性生长为主的罕见恶性肿瘤,常见囊内乳头,无任何其他类型癌成分。
发病部位:65%发生在大涎腺,其中腮腺最多见;小涎腺多见于颊黏膜、唇和腭。
诊断要点:
1.发病平均年龄59岁,70%以上超过50岁,无性别分别差异;常表现为缓慢生长、无症状的肿块;
2.肿瘤常界限清楚,无包膜,直径可达6cm,切面多囊性,内容物常为黏液;
3.囊的大小不一,囊之间有不等量的纤维结缔组织。囊之间或者在肿瘤前沿区可见小的实性肿瘤细胞岛或导管样结构;
4.囊内衬上皮细胞有多样性,最常见的是小的和大的立方形细胞、柱状细胞,偶尔可见黏液细胞、透明细胞和大嗜酸瘤细胞。柱状细胞丰富的肿瘤,细胞多分布在腔内乳头区,这些细胞常对中性黏液染色不起反应;
5.约75%的病例囊腔内有不同程度的乳头状增生;
6.诊断的一个必备条件:至少有囊和小导管结构浸润涎腺实质和周围结缔组织;
7.囊腔常发生破裂,可引起出血和肉芽组织形成。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CK-PAN、CK7、CEA-M及EMA阳性,而S100、AR及p63(基底)阴性。
鉴别诊断:
1.涎腺囊腺瘤:缺乏腺实质和周围组织浸润。
2.低度恶性黏液表皮样癌:细胞种类多,实性区多于囊性区。
3.乳头状囊性型腺泡细胞癌:有灶性腺泡细胞分化和明显的上皮增生,而囊腺癌中表皮样癌分化罕见。
预后:
囊腺癌为低度恶性腺癌。
治疗:
腮腺浅叶切除、颌下腺和舌下腺肿瘤切除。只有当肿瘤直接侵犯骨时才施行骨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