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具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

Pleomorphic Xanthoastrocytoma(PXA)

夏成青

更新时间:2019-01-11 16:07:00

概述:

通常为WHO II级星形细胞瘤,新的分类中将PXA伴间变归入WHO III级,常发生于儿童及年轻人,与弥漫性胶质瘤相比预后相对较好。

发病部位:通常位于大脑半球,以颞叶多见,位置表浅

诊断要点:

1. 发生于儿童及年轻人,临床常见癫痫,及脊椎肿瘤相关的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

2. 大体:常呈不连续散在分布,肿瘤延软脑膜生长,约50%的肿瘤出现囊性变;

3. 肿瘤实体成分通常位于蛛网膜下腔,呈簇状或巢状结构,可见多形性及巨细胞以及大的脂质细胞(可以少见或缺如);

4. 可见嗜酸性颗粒小体;

5. 网织纤维围绕单个细胞或细胞簇分布,可见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少数病例可见神经节细胞,极少数病例可见黑色素性肿瘤细胞,肿瘤偶见Rosenthal纤维;

6. 可类似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的浸润性生长,部分病例可见钙化;

7. 间变性特点:具体分级标准(III级或IV级)尚未确立,但高级别病变显示:细胞丰富、多形性减少、细胞更趋于上皮样而非梭形(与II级相比)、核分裂增多(≥ 5/10 HPF)、血管增生及坏死(部分病例)及伴上皮样细胞成分(部分肿瘤)。

8. 组织化学:单个细胞或细胞簇周围网状蛋白特殊染色阳性,嗜酸性颗粒小体PAS阳性。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部分细胞GFAP呈阳性(非全部);神经成分(若有) Synaptophysin呈阳性;Neurofilament常呈阴性;CD34呈阳性;Ki67的阳性指数依据间变程度而定;小核的胶质细胞Olig2呈阳性。

鉴别诊断:

1. 胶质母细胞瘤:常呈浸润性生长,细胞密度更高,常无束状排列结构,很少嗜酸性颗粒小体,伴有EGFR扩增或IDH1/2突变;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常见均匀一致的小圆细胞,多形性不如WHO III 级的PXA明显。

2. 神经节细胞肿瘤:异形的神经节细胞,非多形性神经胶质成分,部分可见微囊形成,脂质细胞及黄色瘤细胞缺如。

3. 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伴退行性不典型性:微囊成分伴黏液基质,致密成分伴双极细胞,多形性不显著,可见多核细胞,纤维性明显,亦见Rosenthal纤维及黏液背景,毛样细胞伴双极胞突。

您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

大伽病理

关于我们 | 加入我们 | 广告与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管理 | 网站地图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杭州大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联系电话:13396585932

大伽病理网备案/许可证编号:浙ICP备19012671号


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