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真菌性鼻窦炎
Allergic Fungal Sinusitis
更新时间:2017-09-22 11:17:17
同义词(或曾用名):嗜酸性真菌性鼻窦炎、嗜酸性黏蛋白鼻窦炎、过敏性真菌性鼻窦炎、肥厚性鼻窦疾病。
概述:
鼻窦黏膜对真菌性过敏原的过敏反应,嗜酸粒细胞可放大及持续该过敏反应。
发病部位:鼻腔、副鼻窦(上颌窦及筛窦最常累及)。
诊断要点:
1.发病年龄30-70 岁,儿童未见发病。男女发病机率均等,临床常可见过敏,慢性及持续鼻窦炎(比较顽固),可导致面部的变形及眼球突出,后者可出现视觉障碍。可见鼻漏、头疼。
2.实验室检测显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真菌性特异性IgE增多,亦可见真菌特异性IgG3增多。
3.大体上组织有恶臭,息肉样碎片,易碎的花生油样均匀一致,具油腻感。
4.组织学上呈多发息肉样碎片,游离的黏液样物质,黏液样物质混有炎症碎片。主要由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黏液碎片组成的退变组织,细胞轮廓呈鬼影,核碎片凝聚。可见夏-莱晶体(退变嗜酸性粒细胞),呈长、针状或锥形晶体。真菌很难被发现(即使特殊染色),也不需要证实真菌片段的存在。
5.可伴有鼻窦炎性息肉(息肉可显示炎症但无脓肿及坏死)、 慢性鼻窦炎及呼吸道上皮腺瘤样错构瘤。
6.组织化学染色 PAS-D及银染均可显示真菌菌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