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上皮-肌上皮癌
Epithelial-myoepithelial carcinoma
更新时间:2017-08-23 16:35:31
同义词(或曾用名):腺肌上皮瘤、透明细胞腺瘤、富于糖原的腺癌、透明细胞癌
概述:
由上皮和肌上皮细胞呈不同比例构成的恶性肿瘤。
发病部位:最常见于大涎腺,主要位于腮腺,也可见于小涎腺和上呼吸道及下呼吸道。
诊断要点:
1.肿瘤为多结节状肿物,基底宽,无真正的包膜。可见囊性腔隙。小涎腺肿瘤界限不清,常为溃疡性黏膜下结节。
2.肿瘤呈分叶状生长,管状和实性区混合存在。
3.组织学特征:双层管状结构。
1)内层:单层立方细胞,有致密的细颗粒状胞质,细胞核圆形、位于中央或基底部。
2)外层:单层或多层的多角形细胞,细胞边界清楚,胞质呈特征性透明状,细胞核空泡状,稍偏中心。
4.管样结构周围由透明的、嗜酸性基底膜样带状物质围绕。实性区细胞巢由带状结构分隔。
5.常见神经周和血管侵犯,也可发生骨侵犯。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透明细胞:SMA、HHF35、P63阳性;
腔面细胞CK阳性;
基底膜样物PAS染色阳性。
鉴别诊断:
1.透明细胞癌:无肌上皮细胞成分
2.转移性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D10阳性
3.黏液表皮样癌:由表皮样细胞、中间细胞和黏液细胞混合构成
预后:
70%的病例有复发和转移。切除不完全与复发和转移有关。
治疗:
手术完全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