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w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更新时间:2021-02-05 15:43:00
同义词(或曾用名):宫颈上皮内瘤变1级(CIN 1),宫颈鳞状上皮轻度异型增生、扁平湿疣、尖锐湿疣、 不成熟湿疣
概述:
发病部位:宫颈
诊断要点:
1.主要见于青年病人,40岁以后发病率减低。通常无症状;
2.上皮全层细胞均有异型;
3.基底层细胞和旁底层细胞增生,其厚度不超过上皮全层的1/3;
4.核分裂像局限于上皮层下1/3,且主要为正常核分裂像,病理性核分裂像罕见;
5.鳞状上皮中表层可见挖空细胞,表现为核增大,深染,核形不规则,核膜皱缩或出现毛刺样突起,核仁不明显,核周围出现界限清楚的空晕,并可见双核或多核细胞形成。多倍体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学非典型性,在细胞学和组织学上都容易识别为异常;
6.部分病例可出现含有纤维血管轴心的多发性乳头状结构和粗刺状上皮突起类似于外阴或阴道的外生性尖锐湿疣;
7.少数病例表现为略高于表面的粗短刺状外生性病变,文献中常常称为“粗短刺状湿疣";
8.还有一种乳头状低度病变称为“不成熟湿疣",表现为丝状乳头状结构,上皮细胞不成熟,挖空细胞特征不明显,保持着不成熟化生的表型,仅有轻度核异型性和较低核分裂指数;
9.表面经常有角化不全和不太常见的角化过度,并有颗粒层;
10.当HPV感染上皮累及腺体并且棘层肥厚明显时,组织学模式呈内生性,似鼻内翻性乳头状瘤;
11.部分病例P1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显示下1/3层细胞弥漫细胞核及胞质阳性,但p16染色不是诊断的必要条件;
12.当上皮下1/3层出现单个显著异型或病理性核分裂像时不要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病变,而应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病变。
诊断的基本条件:全层细胞具有非典型性;上2/3层细胞胞质中等-丰富;基底样细胞增生及核分裂活跃仅限于下1/3层。
诊断的支持条件:中表层见挖空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多数病例p16染色阴性,部分病例可显示下1/3层细胞弥漫或斑片状细胞核及胞质阳性,少数病例阳性细胞块状分布超出上皮下1/3层,因此在没有形态学基础不要用p16免疫组化染色鉴别低级别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分子标记:
鉴别诊断: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CIN 2):CIN 2 基底层、旁基底层细胞增生和/或核分裂像超过上皮层下1/3层, 细胞极性紊乱。基底层或旁基底层细胞可见显著的核异型细胞或出现异常核分裂像均支持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的诊断。值得注意的是少数LSIL病例p16可表现为块状阳性,阳性细胞分布超出上皮下1/3层,因此在没有形态学基础时不要用p16免疫组化染色鉴别低级别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但对于平切的切片两者鉴别诊断有时非常困难,p16免疫组化染色块状、片状阳性强烈支持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诊断。
宫颈鳞状上皮修复性改变:两者鉴别有时困难,即使在专科病理医生间诊断一致性也较差。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过诊断很常见,有学者研究显示50%诊断LSIL的病例HPV RNA检测为阴性(过诊断)。p1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鉴别诊断意义不大,因为多数LSIL病例 p16染色阴性,但HPV RNA原位杂交检测对鉴别诊断有帮助,阳性提示LSIL。
继发于感染的假挖空细胞:一些非特异性感染也会引起核周空泡改变,但细胞核无明显异型,很少多核细胞,常见表皮内炎细胞浸润,HPV RNA原位杂交检测阴性。
绝经后妇女宫颈上皮空泡变:无细胞核异型,P16染色阴性,Ki-67指数很低,且阳性细胞限于基底或旁基底层;HPV RNA原位杂交检测阴性。
预后:
参考文献: